|
以下是一些地方小剧种亮相国际大舞台的案例及相关介绍: 浙江婺剧精彩演出:2025年“2025中国戏演出季暨中国戏国际展演”中,婺剧《白蛇传》作为开幕大戏在匈牙利和奥地利上演,赢得当地观众热烈反响,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艺术特色:有“文戏武作”的特色,人物内心活动通过形体动作外化,便于国外观众理解剧情;唱腔高亢婉转,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创新发展:在道具方面,将传统的长杆等道具改为坚固且能折叠的铝合金材料,方便携带运输;在人员配置上,要求演员一专多能,人人都能在主角和配角之间切换,控制出国演出人数;在表演内容上,如《三打白骨精》加入高难度动作,还借鉴川剧变脸元素并创新;针对海外观众,用LED屏实时滚动当地语言翻译的唱词,演员还会学习当地俏皮话活跃气氛。 赣南采茶戏惊艳亮相: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上,赣南采茶戏《观灯》精彩呈现,将客家方言、矮子步、单袖筒等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全国乃至世界观众领略到其独特魅力。传承发展:赣州市委、市政府通过财政全额补贴学费、定向就业编制保障等政策,吸引青年学子投身非遗传承事业;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接定向培养计划,开设相关课程,聘请名家授课,形成“理论+实践+创新”的特色教学体系;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积极挖掘传统剧目,创排复排适合走出去的节目,对唱腔、服装、头饰等进行改良,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撰写艺术丛书等进行传承推广。 滨州沾化渔鼓戏国际舞台初亮相:小剧场渔鼓戏《今夕何夕》亮相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通过第六届国际实验戏剧节初选,即将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实验戏剧节。剧目特色:该戏取材于《唐传奇·义侠》,时长105分钟,仅三位演员出演。在剧情设置上,将悬疑和反转贯穿整部作品,给观众带来全程高能的观看体验;在创作上,在传统原生态渔鼓戏基础上守正创新,融入新型表演风格和表现手法,结构上采用元杂剧的四折一楔子,演出样式新颖;演员方面,编剧导演80后、主演90后,演员唱、念、做、打俱佳,情感表现精准细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