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医疗频现“糊涂账”,主要是由于行业供需失衡、缺乏统一标准、监管不到位以及消费者维权困难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如下:供需失衡问题突出:《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异宠饲养人数约1707万人,宠物健康需求旺盛。但与此同时,2024年我国执业兽医合计约17万人,其中仅约4万人从事宠物医疗工作,宠物专科医生稀缺。全国宠物医院虽有3万多家,但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覆盖率不足30%,导致供需矛盾显著。这种情况下,部分宠物医院缺乏竞争压力,容易出现收费不规范等问题。行业标准缺失:目前宠物医疗收费主要由市场需求和行业自律决定,缺乏统一的定价标准。相同的检查和治疗项目,不同宠物医院收费可能相差数千元,护理费等也差异明显。此外,宠物诊疗过程也缺乏统一规范,部分医院为追求经济利益,存在过度检查、小病大治等现象,如宠物感冒可能被要求做多项检查,费用动辄上千元。部分从业者职业道德缺失:一些宠物医院为了盈利,会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如以低价套餐吸引顾客进门,再通过增加服务内容“宰客”。有的宠物医生为了完成营收KPI,会诱导宠物主人消费,让其为宠物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监管滞后:宠物医疗行业涉及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责任划定不够明晰,导致监管存在漏洞,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得到制止和惩处。同时,动物诊疗机构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25年1月已达3.4万余家,且部分机构资质审核不严,存在无证上岗、“挂名接诊”等情况,增加了行业乱象治理的难度。消费者维权困难:宠物医疗纠纷责任认定难度大,涉及专业知识和技术问题,普通消费者难以判断。通过司法途径处理纠纷时间长、成本高、路径复杂,很多宠物主人往往会选择放弃维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宠物医疗行业的不良风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