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国宾事件中,癌症未被及时检出可能是癌症本身难查和机构存在漏检风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癌症本身难查的因素: 肿瘤标志物检测局限性:当事人张晓玲10年体检报告中的“癌胚抗原定量”检测结果一直正常,但根据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细胞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而且癌胚抗原定量特异性较低,约30%的癌症患者水平正常,部分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假阳性,多数专家并不推荐其作为健康人群的常规癌症筛查手段。 肾癌早期症状隐匿: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诊疗指南2024》,局限性肾癌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通常经健康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而被发现。少部分患者具有腰痛、血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张晓玲在体检时可能并未出现这些症状,增加了早期发现的难度。 肿瘤生长速度差异:肾脏透明细胞癌作为肾癌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发展速度因人而异。部分肿瘤可能生长缓慢,在早期体积较小时,可能难以被常规体检手段检测到;而从2023 - 2024年,张晓玲体内囊肿大小变化在癌症的增长速度范围内,说明肿瘤在这段时间可能处于快速增长期,在2023年体检时或许尚未达到可被准确检测的程度。机构可能存在漏检的因素: 报告提示未充分重视:2023年张晓玲的体检报告已提示右肾有“钙化灶”,专家建议部分提到,肾内钙化灶一般无症状,建议定期复查肾脏超声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请专科诊治。但张晓玲称被解读为“不用担心”,若爱康国宾工作人员未对该异常结果给予足够重视,未进一步提醒客户关注肾脏健康或进行更深入检查,可能导致漏检。 过往漏检情况记录:爱康国宾在网上曾多次被投诉出现漏诊现象,还曾经因漏诊过错被判决赔偿损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23年的一份判决显示,爱康国宾因未检测出客户肝脏血管瘤,被认定检查时不够仔细,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需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该机构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检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