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反诈教育应时刻“在线”,这是基于青少年易受骗的现状以及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合作,形成全方位、常态化的反诈教育体系。具体原因和措施如下: 原因青少年易受骗: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且反诈意识较弱,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像游戏充值、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手段,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陷阱,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伤害。诈骗手段升级:随着技术发展,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电话、短信诈骗,发展到利用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新型平台诈骗,其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强,青少年更难以辨别,这就要求反诈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及时向青少年传授新的反诈知识。 措施家庭层面:家长要发挥好监管和引导作用。关注孩子网络社交和日常状态,留意异常资金支出等情况,定期与孩子交流上网见闻。同时,妥善保管个人支付密码等信息,给孩子普及常见诈骗手段及危害,增强其防范意识。学校层面:应将反诈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通过开展反诈主题班会、讲座,组织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诈骗手段,提高应对能力。还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持续宣传反诈信息,营造浓厚的反诈氛围。社会层面:相关部门要加大网络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对平台和公司的监管,减少诈骗信息传播。互联网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账号审核管理,及时预警或拦截可疑诈骗信息。社区也可组织面向青少年的反诈宣传活动,如发放手册、举办亲子活动等,扩大宣传覆盖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