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媒体8月11日报道,因即将进入新米收获期但市场供应趋紧,韩国米价呈上涨趋势,韩国政府决定首次以“出借”方式向市场投放储备米,以平抑米价。相关介绍如下:米价上涨情况:截至8月,韩国一袋20公斤装大米平均零售价为5.8万韩元(约合300元人民币),较常年平均零售价高出逾10%,逼近6万韩元(约合310元人民币)价格阈值。米价上涨原因:主要源于供给端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2024年韩国遭遇异常高温、降雨过多以及日照不足等不利天气,影响了水稻单产和品质;另一方面,韩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导致产量下降。此外,大米价格上涨后,部分农户和大米综合处理厂预期未来价格会更高,选择囤积库存,减少出货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短缺。政府应对措施: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决定在8月底前向地方经销商“出借”共计3万吨2024年收获的政府储备米,以缓解市场供应短缺。供应对象为2024年有资格获得政府大米收购基金支持的生产经销商,以及年粮食收购量达3000吨以上的林业企业。这些企业需在2026年3月前将2025年新产粮食送还政府仓库,返还金额将根据2025年7月产区稻米均价、收获季稻价及全省单产率核算确定。韩国政府此次采取“出借”而非传统“出售”储备米的方式,短期可迅速增加市场供应量,遏制价格上涨势头,满足消费者在秋收前的需求;长期来看,可避免新米集中上市时价格暴跌,保护农民利益,稳定未来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