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保时捷净利润暴跌97%!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时捷利润暴跌97%,单季亏损超80亿!
斯图加特的骏马失蹄,昔日每卖一辆车赚10万元的豪车“印钞机”,如今卖一辆亏12万元。

保时捷正经历其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之一。2025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数据显示,这家曾经以18%利润率冠绝全球豪车市场的品牌,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断崖式缩水至仅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99%。

第三季度单季更出现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的营业亏损。

这意味着,保时捷在2023年巅峰时期仅需不到两天就能赚到的钱,现在却要花费整整三个季度。而这一切发生在短短四年间——从“没有人需要,但人人都想要”的豪华神话,到“利润近乎归零”的至暗时刻。

01 财务惨状:从“印钞机”到“亏损王”
保时捷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表可谓触目惊心。营业利润率从14.1%骤降至0.2%,几乎触及盈亏平衡线边缘。

销量与营收的跌幅远低于利润滑坡:全球交付21.25万辆,同比仅降6%;销售收入268.6亿欧元,同比降6%。

这种“销量微降、利润雪崩”的反常现象,暴露了保时捷的核心矛盾。

在2020-2023年的辉煌时期,保时捷营业利润节节攀升,从42亿欧元一路增长至73亿欧元。2023年利润率达到18%的峰值,让保时捷得名豪车“印钞机”。

而如今,第三季度单车亏损超12万元,与昔日“每辆车赚10万”的荣光形成鲜明对比。

02 战略摇摆:27亿欧元的昂贵“学费”
保时捷利润崩塌的核心原因之一,是一场围绕电动化战略的“急转弯”及其带来的巨额重组成本。

2022年,保时捷高调宣称“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80%”,斥巨资推进电池自研与纯电平台开发。

2025年9月,保时捷却突然“急转弯”,宣布推迟纯电车型上市、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终止电池自产计划。

这一战略反复直接催生27亿欧元重组支出,相当于3个全新电动平台的研发成本,仅前三季度就吞噬了近九成利润。

保时捷的电动化战略突然“刹车”,原因很简单:电动车不赚钱了。全球市场需求放缓是一个因素,但更关键的是,对于习惯高利润的保时捷来说,在“烧钱”搞电动技术和“赚钱”卖燃油车之间,它现实地选择了后者。

03 中国市场:从“利润奶牛”到“最大软肋”
中国市场曾是保时捷最坚实的“靠山”——2021年销量达9.57万辆,占全球30%,每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卖给中国消费者。

但2025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骤降至3.22万辆,同比暴跌26%,市场份额缩水至15%,从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跌至第三。

在电动化赛道上,保时捷的“慢半拍”已被国产高端品牌拉开代差。其主力电动车型Taycan前三季度销量仅1.26万辆,同比降10%。

而定价相近的蔚来ES8同期销量突破3万辆,问界M9更是上市即爆款,单月订单超1.5万辆。

更致命的是,保时捷的“豪华逻辑”已跟不上中国中产的消费觉醒。过去,中国消费者为保时捷的品牌溢价买单。

如今,随着“面子消费”让位于“实用主义”,保时捷的“选装套路”反而成为减分项。

04 全球困局:关税与成本的双重挤压
在美国市场,保时捷面临不断升级的关税压力。美国关税政策让保时捷前九个月多支出3亿欧元,全年损失预计达7亿欧元。

这迫使品牌计划上调美国市场售价,陷入“涨价抑制需求、不涨价吞噬利润”的恶性循环。

在保时捷的大本营德国,销量同比下降16% 至2.25万辆;整个欧洲市场(除德国外)同比下跌 4% 至5万辆。

北美成为保时捷全球市场中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区域,增幅为5%。但考虑到关税的冲击,这一增长背后的实际收益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内部重组成本正形成“合围之势”。保时捷已启动全面的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在2025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

仅赔偿金与组织调整费用就占重组支出的37%,成为压垮利润的最后一根稻草。

05 自救措施:换帅、裁员与本土化救赎
面对危局,保时捷启动了全方位自救。最引人关注的是管理层换血——现任CEO奥博穆将于年底卸任,由前迈凯伦CEO迈克尔·莱特斯于2026年1月接任。

奥博穆自2015年出任保时捷品牌CEO,并在2022年9月同时接掌大众集团CEO,形成独特的“双重CEO”架构。

然而这一安排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投资者普遍认为其不符合现代企业治理准则。

成本收缩成为保时捷的当务之急。除了裁员计划外,保时捷还在积极推进管理层与员工代表的磋商,计划在2025年底前推出第二套重组方案。

新方案将重点调整薪资结构与员工福利体系,而非采取进一步裁员措施。

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研发被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已签约落地嘉定,计划2026年推出搭载本土化车机系统的车型。

保时捷计划到2026年将经销商从145家缩减至100家左右,资源向一线城市集中。

06 行业寒冬:传统豪华品牌的集体困境
保时捷的经营危机并非个案,而是整个传统豪华车品牌在行业变革中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随着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和电动化投入产出比持续不及预期,多个豪华品牌都已相继调整其转型节奏。

如兰博基尼将首款纯电动车推出时间从2028年推迟至2029年;法拉利把首款纯电动车型的发布计划从2025年延后至2026年。

奔驰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跌幅高达55.8%,宝马净利润同比下滑29%,奥迪则下滑37.5%。

奔驰正在实施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目前已约有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

与保时捷当前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拉利的成功实践。这家意大利超跑制造商凭借坚守大马力燃油车的传统优势,并将混合动力技术作为重要的过渡桥梁,在行业变革中保持了约30%的稳定利润率。

保时捷预计,2025年将是业绩低谷,从2026年起将迎来显著改善。首席财务官约亨·布雷克纳试图安抚市场:“我们正有意识地接受暂时的财务数据走弱,以便从长远角度增强保时捷的韧性和盈利能力。”

中国本土高端品牌的快速崛起正在改变豪华车的竞争格局。蔚来ET9、仰望U8等车型通过创新的“科技豪华”定位,在百万级市场不断挑战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

当国产新能源车零百加速普遍进入3秒级,当智能配置成为标配,传统豪华品牌赖以生存的“性能溢价”与“品牌神话”正在瓦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1-9 07:11 , Processed in 0.0679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