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户外活动,但海滩环境特殊且存在一定风险,掌握注意事项能让体验更安全、愉快。以下是赶海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 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1. 了解潮汐规律     - 赶海的核心是“靠潮”,需提前查询目标海滩的潮汐表,明确退潮时间(通常退潮后1-2小时是最佳时段),避免因涨潮被困。可通过当地海洋局官网、气象APP或海边公告获取潮汐信息。     - 注意:不同海域的潮汐周期(如半日潮、全日潮)不同,同一海滩每天的退潮时间也会延后约48分钟,需精准计算。2. 穿戴合适装备      footwear :必备防滑鞋(如礁石鞋、溯溪鞋),避免被贝壳、礁石划伤,或在湿滑的滩涂、礁石上滑倒。禁止光脚或穿拖鞋。      衣物 :穿长袖衣裤(防晒、防蚊虫叮咬、防礁石刮擦),选择速干材质;若在夏季,搭配宽檐帽、防晒口罩。      工具 :小铲子(挖贝壳、蛏子)、小耙子(扒沙找螃蟹)、水桶(装收获物)、手套(防划伤、防夹伤)、手电筒(若赶夜潮)。      其他 :携带防晒霜(选择对海洋生物友好的物理防晒)、驱蚊液、急救包(含碘伏、创可贴等)、少量饮用水和零食。3. 了解赶海区域 - 提前确认目标海滩是否允许赶海,部分景区或保护区可能禁止捕捞,需遵守当地规定。     - 避开危险区域:如离岸流多发区(通常是海水颜色较深、水流异常的区域)、暗礁区、淤泥过深的滩涂(可能陷入)、工业排污口附近(污染风险)。     - 新手建议选择地势平缓、沙质松软、人流量较多的海滩,避免独自前往偏僻区域。 二、赶海过程中的安全与规则1. 注意人身安全 - 时刻关注潮水变化,预留足够时间返回岸边,切勿因贪多而深入远海区域,涨潮时海水上涨速度可能远超预期。     - 远离陌生的礁石群,尤其在海浪较大时,避免被浪拍落或卷入海中;若在礁石上,注意脚下湿滑,站稳后再行动。     - 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雷电、台风预警),立即停止赶海并撤离,海滩在恶劣天气下风险极高。     - 儿童需由成人全程看护,避免单独接触海水或触摸不认识的海洋生物(如某些水母、海胆有毒)。2. 保护海洋生物与环境 - 只捕捞符合尺寸的生物,放生幼体和产卵期的生物(如小螃蟹、未成熟的贝类),维持海洋生态平衡。     - 不破坏海滩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尤其是塑料用品,会危害海洋生物),不挖掘或损坏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栖息地。     - 不触碰未知生物:部分海洋生物(如僧帽水母、海胆、芋螺、有毒鱼类)带有毒素或攻击性,接触可能导致刺痛、中毒,若不慎被蜇伤,及时用清水冲洗,严重时就医。3. 遵守法律法规 - 了解当地对赶海的规定,如禁止使用大型工具、限制捕捞数量或种类(如保护物种严禁捕捉),避免因违规面临罚款。     - 若在景区赶海,服从工作人员的指引,不擅自进入禁区。 三、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离开前检查是否有物品遗落,带走所有垃圾,保持海滩清洁。  - 清理收获物时,若发现不认识或疑似保护动物的生物,及时放生。  - 回家后对接触过海水的装备进行清洗,避免盐分腐蚀;若有划伤,及时消毒处理,防止感染。赶海的乐趣在于亲近自然,而安全与环保是享受这份乐趣的前提。做好准备、敬畏自然、遵守规则,才能让每次赶海都成为愉快的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