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建股份(600248.SH)作为陕西省大型建筑企业,其应收账款高企问题近年来持续引发关注。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1748.56亿元,虽较上年末的1785.6亿元减少37.04亿元,但存量规模仍处于高位。这一现象与建筑行业特性、项目结构及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而公司采取的清欠措施和战略调整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应收账款高企的成因分析1. 行业特性与项目周期 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先施工、后结算”的模式,项目回款周期长,尤其政府类项目通常涉及多层审批流程。陕建股份承接的大量政府及国企项目(如高速公路、城市更新等)进一步拉长了回款周期。例如,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中,省内政府项目占比达53.84%,而此类项目回款周期普遍超过1年。2. 外部环境与政策影响 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导致部分项目付款滞后。尽管国家近年来出台政策整治拖欠账款(如《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落实差异。2024年,陕建股份通过政策支持推动政府平台欠款回收,但长期积累的应收账款消化仍需时间。3. 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 公司此前在客户信用评估、合同条款设计等环节存在不足,导致部分项目确权滞后。例如,部分合同未明确约定付款节点或违约责任,增加了后期清欠难度。此外,2024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68.14亿元,主要因应收账款坏账增加。 二、清欠工作的具体措施与成效1. 三级责任体系与专项考核 公司建立“集团领导包抓+分子公司主体+清欠办督导”的三级责任体系,将清欠任务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台账式管理跟踪进度。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此机制推动应收账款减少37亿元,显示出一定成效。2. 法律手段与资产盘活 针对长期拖欠项目,陕建股份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权,并强化内部资产盘活。例如,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置或抵押融资,以缓解现金流压力。2025年半年度计提的9.27亿元减值损失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占9.17亿元,反映出公司对风险资产的主动管理。3. 政策利用与客户沟通 抓住国家整治拖欠账款的政策窗口,公司对政府平台欠款进行专项梳理,通过协商、债务重组等方式推动回款。2024年,借助政策支持成功回收部分款项,但整体进展受地方财政状况制约。 三、对财务与经营的影响1. 现金流压力与偿债风险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长期超过50%,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虽未直接披露,但同期净利润同比下滑33.52%,反映出清欠回款尚未有效转化为利润增长。此外,88.71%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高位,短期偿债压力显著。2. 坏账风险与减值计提 尽管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约10.38%)接近行业水平(如重庆建工10.9%),但1700亿元应收账款仍隐含较大风险。2025年上半年计提的9.17亿元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较上年同期的11.79亿元有所减少,显示风险边际改善,但长期账龄(如5年以上占比1.69%)部分仍需持续关注。3. 市场信心与股价表现 截至2025年8月30日,陕建股份股价为3.92元,较年初下跌约15%,市值146.6亿元,市盈率(TTM)仅5.19倍,反映出市场对其应收账款风险的担忧。不过,中国银河等机构仍给予“买入”评级,认为其省外市场拓展(2024年新签合同同比增25.47%)和化债政策红利可能带来转机。 四、战略调整与未来展望1. 业务结构优化 公司加快向石油化工、新能源(风电、光伏)、独立储能等领域转型,以降低对传统房建业务的依赖。2024年,石油化工工程营收90.95亿元,新能源项目订单持续增长,有望改善现金流结构。2. 区域市场拓展 省外市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5.47%,占比提升至41.87%,其中华南、华北地区增速超60%,逐步实现“省内深耕、省外突破”的布局。海外市场依托“一带一路”新增合同148.5亿元,为长期增长提供支撑。3. 政策与行业机遇 国家推动城中村改造(2025年计划新增1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及专项债支持,为建筑企业提供增量需求。陕建股份作为化债重点区域的地方国企,有望受益于信贷支持(如“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扩至4万亿元)和回款改善政策。 五、结论陕建股份的应收账款问题是行业共性与自身结构叠加的结果,尽管清欠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存量规模和现金流压力仍需持续关注。公司通过三级责任体系、法律手段和业务转型多管齐下,短期内需平衡回款效率与利润增长,长期则依赖新业务拓展和区域市场突破。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政策落地效果、省外订单转化及现金流改善情况,以评估其风险与价值的再平衡时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