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国金证券“美联储货币路径先治‘胀’而后抑‘滞’”这一观点的分析:
背景
通胀问题(胀)
在经济周期中,美国前期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大规模财政刺激、供应链瓶颈等。例如,美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施了巨额的财政支出计划,向居民直接发放补贴等,这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紊乱,供应能力下降,导致需求大于供给,物价不断攀升。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持续处于高位。像能源价格大幅上涨,食品价格也有明显上升,给居民生活成本带来了较大压力。
经济增长放缓(滞)风险
随着美联储为应对通胀而不断加息,这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贷利率上升导致购房需求下降。
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对于一些依赖债务融资进行扩张和运营的企业来说,面临着资金压力,投资意愿有所降低,经济增长有放缓的趋势。
美联储先治“胀”的货币路径
加息政策
美联储通过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来收紧货币政策。加息直接影响借贷成本,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借款利率上升。例如,银行的贷款利率提高,企业贷款扩大生产的意愿会下降,居民贷款消费(如购房、购车)的需求也会减少,从而抑制总需求,有助于降低物价水平。
加息还会影响汇率。美元利率上升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推动美元升值。这使得进口商品相对便宜,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减轻国内通胀压力。
缩表操作
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也是治理通胀的重要手段。缩表意味着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美联储在量化宽松时期购买了大量的债券等资产,通过缩表,将这些资产出售或停止再投资到期债券的本金,使得金融体系中的基础货币减少,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而后抑“滞”的可能路径
政策调整时机
当通胀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例如CPI开始稳步回落接近美联储的目标水平时,美联储就需要考虑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如果加息和缩表过度,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
美联储会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如就业数据、GDP增长数据等。一旦就业市场出现明显疲软迹象(如失业率大幅上升)或者GDP增长持续低于潜在水平,就可能调整货币政策方向。
可能的宽松措施
美联储可能会暂停加息或者开始降息。降息会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例如,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因为房贷利率下降而重新活跃起来,企业也会因为融资成本降低而更有动力进行投资和扩大生产。
在资产负债表方面,美联储可能会重新考虑资产购买计划,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稳定金融市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避免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总体而言,国金证券的这一观点反映了美联储在平衡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方面的货币政策权衡与先后顺序的逻辑。
|
|